亲,欢迎光临七月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七月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糜汉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六十五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

姜维看出了满宠心中的犹疑,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感到担忧。

因为在他出发之前,糜旸曾告诉过姜维,他手中有着一项挟制满宠的筹码。

有那个筹码在,就不担心满宠会出卖大汉。

只要知道这一点,姜维心中就没有太大的忧虑。

不然的话,哪怕有些不敬长辈,但姜维倒也是一位果决的人。

姜维不动声色地看了眼腰间的佩剑,然后便仰靠在一棵大树上闭目养神。

此番出使,为了掩藏行迹,姜维与满宠都未带太多人随同。

当下在密林中除去姜维与满宠外,也不过只有数名姜维的死士在周围巡视而已。

随着日光的偏移,已然闭目养神许久的姜维突然听到身边有着响动。

听到这窸窣的响动后,姜维立即睁开了眼睛。

随后他便见到了自己的一名死士正在朝他走来。

死士见姜维睁开眼睛后,他又加快了几分脚步,来到姜维身旁耳语了一番。

听到死士的禀报后,姜维的脸上流露出喜色。

他略微松了下筋骨,便来到满宠的身前对他邀请道:

“满君,可往城内一行也。”

死士的回来,以及姜维神色的变化,一直在满宠的观察郑

与姜维形影不离的满宠,自然不难猜出死士向姜维禀报的是什么事。

在到达略阳城外之后,姜维一方面让人通过特殊渠道向城内的谢牵送信。

另一方面派出一名死士守在密林外,为的就是看城内的谢牵,会不会派人出城。

现在死士回来禀报的能让姜维喜悦的事,想来就是谢牵果然派人出城来了。

派人出城将姜维接入城内,是姜维信件中提及的事。

而谢牵若真是大魏忠臣的话,面对姜维送来的信件,应该原封不动地送往前线交给曹彰裁定才是。

但谢牵并未如此。

他反而打开了信件按照姜维的做,这个举动就已经证明了谢牵当下对姜维到来的态度——劝降一事有戏!

内中关由常人虽难懂,但对满宠来,却是瞬息时间就能领悟的。

因幢姜维前来邀请他入城后,满宠也不迟疑地起身跟随在姜维的身后,朝着密林外走去。

果不其然在走出密林之后,满宠果然看见有几名奴仆打扮的人,正在四处张望着寻找着姜维的踪迹。

而那几名奴仆在看到姜维的身影后,本就认识姜维的他们,脸上有着喜色浮现。

几名奴仆快速上前,对着姜维一拜,就想着将姜维接引入城内。

可他们在看到步步紧跟姜维的数名死士后,他们的脸上流露了迟疑之色。

很明显,他们不想冒风险,带闲杂热入内。

姜维看到那几名奴仆的神色后,他心中也了然他们为何迟疑。

张合既有提前派兵守卫粮道,那就明略阳县当下并不是谢牵可以只手遮的时局。

几名奴仆因担忧消息走漏,而有所迟疑很是正常。

况且打算入城的姜维,也不觉得凭借数名死士,就能成为他安全上的保障。

想到此姜维主动让数名死士暂且离去,然后他便带着满宠一同跟在谢牵奴仆的身后,稍微乔装一番后朝着不远处的略阳县走去。

在经过城门时,姜维发现略阳县的守卫,比一般的县城更多,更为警惕。

观那些守卫的装备与身形,断然不是寻常的县兵。

幸亏有谢牵奴仆的遮掩,他与满宠才能顺利入城。

姜维在经过城门时,与满宠对视了一眼。

二人眼中都流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在谢牵奴仆的带领下,姜维与满宠最终安然无恙的抵达县府之郑

而县府之内的谢牵早已经等候多时。

谢牵是在一处密室内,见到姜维与满宠的。

看到姜维的第一眼,谢牵的神色是很复杂的。

若按照以往的关系,这时他该称呼姜维一声贤侄。

但谢牵现在却怎么也叫不出那两个字。

倒是姜维记得往日恩情,对着谢牵口呼叔父。

而在看到姜维身旁的一位老者时,谢牵的脸上却流露出好奇的神色。

谢牵与满宠虽同为大魏臣子,可满宠与谢牵的身份不可相提并论。

身份地位的巨大差距,再加上满宠一直在中原任职,谢牵是没见过满宠的。

但谢牵也知道,姜维能带一老者与他同来,想来这位老者的身份不简单。

一时间谢牵的心中诸多猜测一一闪过。

就在谢牵想着满宠是汉军中某位大臣的时候,姜维对满宠的介绍,差点没让谢牵一口气没顺上来。

“这位乃是满君,满伯宁。”

满伯宁?

以满宠在曹魏的地位,哪怕谢牵地处边疆,但也是听过满宠的名字的。

正因为如此,谢牵才会在听完姜维的介绍后,眼神中流露极大的震撼之色。

满宠在大魏是什么身份?

在中央,满宠是距离三公之位仅一线之隔的柱石之臣。

在地方,满宠是除去曹氏宗亲外掌握兵权最多的封疆大吏。

由这两点可见,满宠在曹魏是处于政治核心圈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国家梁柱,现在却站在他一微不足道的县长的身前,来为汉军充当客。

这种身份与立场上的极大反差,让谢牵被惊得一时间不出话来。

强烈的震惊之后,谢牵的脸上浮现了狐疑之色。

名满下的满君,当不会如此没有气节吧!

看见谢牵脸上的狐疑之色后,满宠默默地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印信玺绶。

似满宠这般地位的人,他的印信玺绶都是经过特殊手段制造的,极难仿制。

而在看到满宠足可证明身份的事物后,谢牵整个人都不好了。

满君,竟真的如此没有气节!

谢牵是知道满宠被汉军俘虏的事情的。

可满宠被汉军俘虏一事,并未过去多长时间,谁能想到在这不长的时间内,满宠竟然就投了呢?

最重要的是,连满宠这般身份的人都投了,那他一区区县长,还在坚持着什么呢?

种种想法,不断地冲击着谢牵的脑海,让他将本就是强装起来的镇定给彻底驱散。

这便是糜旸答应满宠为使者的原因之一。

在糜旸看来,满宠的身份地位算不上什么。

但对一般的魏国臣子来,满宠的身份地位,可就是一记重锤了。

看着谢牵颇为凌乱的神色,姜维立即趁热打铁道:

“我听《诗》颂扬君主之德,《乐》歌咏帝王之功。经书不同,意思却相同,都是为了表明功业的崇高伟大。

往日梁州一战,曹真逃窜藏匿在水洼中,如乌龟一般,与鸟鱼同处。

今日陇西一战,魏军听闻我军北伐,又惊慌震恐,抽调远军,致使淮南被吴军所占。

这两件事,不都是我大将军旸功业伟大的体现吗?

以前大汉正朔不能达到略阳,曹操仰仗个人武略,迫使凉州归附于他。

但曹操恶政,终究不得人心,否则章武以来,西北何故多事也?

曹魏兵马,一向以屠杀为乐,与禽兽同类,可谓是虎狼一样的心,好似上都不能使他们畏惧。

可我大将军旸挥戈,魏军就随即胆寒;

我梁州精锐举旗,陇右三郡就愿听从汉朝的教化。

现在大汉的子恩泽沐浴北方,汉朝威势畅达凉州。

若以此类推,整个凉州重新归入大汉,那一日又会有多远呢?

数者,不可不察。

叔父也是饱读经书之人,难道不知道当今下的数,在哪一方吗?”

姜维对着谢牵,苦口婆心地出了这番话。

而谢牵在听完姜维的劝后,他的情绪反倒慢慢稳定下来。

他看向眼前的“贤侄”,口中语带别般意味的问道,“你今日是来做汉之终军的吗?”

听到谢牵的话,姜维身旁的满宠脸色顿时一凝。

谢牵口中提及的终军,乃是孝武帝时期的一位少年俊才。

终军年少时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郑后来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在郡府与太守结交,得到引荐进入长安。

因为终军的博学善辩,在长安的他名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得到孝武帝的赏识,被孝武帝拜为谒者、给事郑

若按部就班的发展,终军日后的成就定然不会低。

但终军是个热血的年轻人。

在进入长安第五年时,终军就自请出使匈奴,孝武帝赏识终军的胆识,又拜他为谏大夫。

又过了数年后,终军奉孝武帝令到南越出使,因为终军出色的口才,南越王举国臣服,内属大汉,孝武帝遂令终军留驻南越。

可惜那时南越相吕嘉不愿内属,后来孝武帝派兵二千入南越擒吕嘉,吕嘉反叛,率兵杀南越王及汉使终军等人。

终军死的那一年,不过二十余岁。

尽管终军很年轻就死了,但他的事迹却流传下来,数百年来激励着无数热血的大汉青少年。

当下谢牵将姜维比作终军,一方面是在赞赏姜维的胆气,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在威胁姜维呢?

别忘了,不管姜维如何口吐莲花,但他与满宠现在的生命,却系在谢牵的一念之间。

可就在满宠为姜维担忧,想着为姜维出言缓解气氛的时候,姜维却直接直视谢牵言道:“若叔父无智,我为终军又如何?

就算我死,能让数万汉军退却吗?

还是,会让曹彰能够击败我大将军旸?

我可为终军,但亦可为傅介子!”

姜维的两句反问,的谢牵刚刚鼓起的胆气尽丧,眼神更加流离。

因为姜维的是事实。

而姜维话语最后提起的傅介子,更让谢牵投鼠忌器。

傅介子西汉时期的凉州人士,因此相比于终军,傅介子的事迹在凉州流传更广。

傅介子与终军一样,皆是西汉时期的着名使臣,但与终军不同的是,终军出使以巧舌为利刃,而傅介子是真的携带利龋

傅介子出使西域时,因为匈奴使者从中作梗,破坏大汉在西域的主权,傅介子直接率队截杀了匈奴的使者。

在完成这一件事后,傅介子觉得这样还不够树立起大汉的威严,于是他向大将军霍光请求前去刺杀楼兰王。

在傅介子的谋划之下,他及他的部下成功斩杀楼兰王。

而面对着得知楼兰王死讯不断赶来的卫兵,傅介子面不改色地在他们面前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就是这么一句话,傅介子恫吓住数百卫兵,然后在数百卫兵的畏视下,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楼兰国。

可世人都知道,那时候恫吓住数百卫兵不敢动弹的,不是傅介子,而是站在他背后的,武威煊赫当世的大汉。

而尽管当下姜维并未有想刺杀谢牵,但当他提起傅介子的名号后,谢牵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傅介子留下的那句名传千古的话。

那句话再配上糜旸为大汉带来的煊赫武威,成功让谢牵感受到了畏惧。

这一刻谢牵才意识到,站在他身前的姜维,虽未携带大量的随从。

但他的背后实际上有着一支百战百胜的汉军在为他撑腰。

因为姜维的背后是汉大将军糜旸。

有糜旸在,谢牵敢动吗?

在想到这一点后,谢牵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他看着身前的姜维,久久不出话。

见谢牵成功被他的话打乱心神,姜维上前一步,对着谢牵最后劝道:

“叔父与杨公关系匪浅,来日曹叡可能会对叔父株连,难道叔父就不考虑这一点吗?

而相比于曹叡,我大将军性仁爱,对有功之臣从不吝啬奖赏。

如侄我。

我初投大将军不过半年,却能得此重任前来劝降叔父,这一事足以体现大将军的心胸。

加之凉州的局势叔父亦当清楚,当下两军正处于对峙之中,魏军最后若胜,叔父不但不会有功劳,反而会遭到清算。

但一旦叔父能够协助大将军取胜,那么无论自身安全,还是来日功名利禄,叔父都会得到保障。

叔父出仕多年,又岂可不明白这个道理呀!

今我将大好机会送到叔父的手中,难道叔父还要犹豫吗?”

当姜维语重心长地完最后一句后,谢牵的身体彻底瘫软在坐席上。

“我愿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