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七月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七月言情小说网 > N次元 > 糜汉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二十八章 内外交困 四面楚歌

牂柯郡夜郎县,这便是汉军驻扎的地方。

夜郎二字,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为许多人所知晓,这全因一个“夜郎自大”的典故。

当然邓艾之所以会将汉军驻扎在此处,无非是因为夜郎县是古夜郎国的发源地,它的经济发展较为良好。

经济发展良好代表着当地的山林不茂密,从而大大减少了汉军感染瘴气的风险。

邓艾率军进入牂柯郡已有一月,一月的时间足够将他率军前来的消息传至朱褒的手郑

可是这一月以来,邓艾发现朱褒并未有任何举动。

就算是他率军来到夜郎县外之后,夜郎县长对汉军的到来也未有反抗的行为,甚至夜郎县长还派人来告知邓艾,他愿意主动开城投降。

只是面对夜郎县长的这番主动,邓艾并未完全轻信。

他表面上对夜郎县长的“深明大义”之举多加抚慰,可他却始终没有应夜郎县长的邀请,率军入驻夜郎县郑

孟获之前已然告知他朱褒在牂柯郡的威望有多深重,在知道这点的前提下,邓艾不会轻信牂柯郡中的任何一人。

这一月以来,邓艾一方面不断收集草药救治中了瘴气的汉军,另一方面他也派出探子前往且兰县探查朱褒大军的动向。

不过令邓艾失望的是,他派出的探子至今一个都没回来过。

这让邓艾的心中不由得蒙上一层阴影。

邓艾知道那些探子很可能已经遭遇不测,这一点也从旁验证了朱褒对牂柯郡的掌控力是十分强的。

在知道这一点后,一向足智多谋的邓艾,第一次感觉到束手无策之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透露出情报的重要性。

千年以来华夏涌现了众多璀璨的名将,可不管那些名将用兵如何神妙,他们也没办法做到在无明确情报的窘境下打一场胜仗。

邓艾已经初具名将之姿不错,但这一点桎梏他也无法避免。

邓艾现在甚至都不知道,孙权派出的援军到达牂柯郡了没樱

情报上的不利,让邓艾这一月以来十分心。

尽管他派往且兰县的探子没有回来,可邓艾还是在汉军大营周围安排了许多探子。

千里之外的敌军动向他无法明了,可迟尺之内的潜在危险,他必须要做到了如指掌。

邓艾的谨慎为汉军避免了一场大难。

就在邓艾领军到达且兰县的一个多月以后,得知汉军为瘴气所扰的士徽,率领着大军来到了夜郎县的数十里之外。

由于邓艾在夜郎县周围遍布斥候,所以士徽大军的动向很快被邓艾所知晓。

当邓艾知道有万余打着交州旗帜的敌军出现在汉军大营的不远处之后,他脸上顿时浮现震惊之色。

从斥候的禀报中可知,这万余大军肯定是交州士燮派来的。

这一点邓艾心中已经有着准备,可让他没有准备的是,他没有料到士燮竟然会派出万余大军进入牂柯郡。

这一点就是诸葛亮也没有料到!

不然诸葛亮不会只让邓艾率领五千梁州军进入牂柯郡平叛。

交州虽然辖境广大,但它一直处于欠开发的境况中,万余大军对于交州来,绝对不是一个数量。

结果士燮为了支援南中的叛军,竟然将交州如此多的大军派来,这料谁能想得到?

要知道诸葛亮用来平叛南中的总兵力,也不过才万余之众而已。

士燮到底是有恨大汉呢。

在知道有万余交州军在快速朝着汉军大营逼近后,邓艾连忙召来了一些将领来商议军情。

为了不让这则坏消息提前泄露,从而引起大军的动荡,邓艾召来的将领都是他信得过的。

石包、傅佥等将率在邓艾的召见下,很快就来到他的大帐内。

而当邓艾将由万余交州军进逼汉军大营的消息告知给这些将率之时,他们的脸上也都浮现了震惊之色。

能被派遣南下的将校,多是糜旸看重的军中后起之秀。

他们不是没有胆量的人,可有胆量不代表自大。

目前在夜郎县外的汉军是五千之众,尽管这五千大军都是从梁州调派南下的精锐,可敌军的人数却有一万。

一倍的人数差距,又岂是简单的精锐二字就可轻易抵消的。

最重要的是现今汉军有不少人中了瘴气正在休养中,这让五千汉军的战斗力下降了一个层次,更让汉军的军心有所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的万余敌军,无疑让汉军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之郑

这才是邓艾及石包等将率最为担忧的事。

在消化完这个对己方不利的消息之后,石包率先对邓艾谏言道:“校尉,应该立即将这件事上报给丞相。”

之前汉军中瘴气的时候,邓艾就已经将这件事上报给诸葛亮过,现在局势对汉军更加不利,那么更应该将汉军当今面对的困境告知给诸葛亮。

或许诸葛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会及时派出援军前来呢?

不止是石包有此想法,就是帐内的其他人都抱着与石包一样的想法。

邓艾与石包交情匪浅,从石包的语气及神态中,他知道石包为何有此建议。

可在石包的目光注视下,邓艾却对着石包言道:“来不及了。”

这四个字,直接击碎了帐内诸将想要求援的心思。

是呀,来不及了。

诸葛亮原先定下的战略是,他率领汉军主力部队前去讨平益州郡叛军,而邓艾率领一支别军前来平定牂柯郡。

按照时间推算,诸葛亮这时候或许已经深入益州郡之内,益州郡与牂柯郡相距何止千里,且两地的地势都十分复杂。

数千里的距离,已经让两军的联络十分不便利,再加上两郡那复杂的地势,信使想要顺利找到诸葛亮的大军恐怕都颇为困难。

就算邓艾派出的信使顺利将求援的信息送到诸葛亮的手中,诸葛亮也当机立断派出援军,可这一来一去之间耗费的时间,足够让许多事发生剧变了。

分兵有着多种好处,可凡事有利皆有弊,由于当世落后的联络与交通方式,分兵也有着缺陷。

现在汉军面临的局势不仅是内外交困,还有深入客地,外无援军。

这两点都是兵家最为忌惮的危局。

邓艾的回答让帐内诸将明白帘下他们面临的危局,这让他们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深重。

可尽管是如此,还是未有一人出来建议邓艾退兵。

帐内的人都是糜旸的嫡系,他们以往在糜旸的率领下转战千里,百战百胜。

光辉的过往让出身梁州军的人,心中都有着一种荣誉感,这种荣誉感由糜旸所缔造,已经从上至下深深嵌入一众梁州军的心郑

在这种荣誉感的影响下,只要不到万不得已的那一刻,没有人会想着临阵脱逃。

不过诸人包括邓艾不考虑退兵这一选项,还因为退兵在当下而言,对他们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五千梁州军有一部分士卒感染瘴气,若是退兵,他们的存在势必会大大拖慢大军的撤退速度。

加上他们对牂柯郡的地形又不熟悉,这更会加深退兵的风险性。

当然换做其他军队,可能会采取一种残忍的做法,那便是将那部分感染瘴气的同袍给丢下,不顾他们的生死。

可是这种选择,对于梁州军而言是不会做的。

七斩令条条森严,无人敢犯。

在连续排除两个选项之后,汉军目前能走的路只有一条了,那便是据营坚守。

当初邓艾领军在夜郎县外驻扎之时,谨慎的他便将营盘修建的固若金汤,一应防御设施齐全。

这便是汉军据营坚守的最大资本。

据营坚守或许等不来诸葛亮的援军,可至少可以让汉军一段时间内无忧。

而只要在这段时间内,感染瘴气的那部分汉军能够恢复过来,军心稳固之下,那么到时候汉军就有一战之力。

纵使不能击败那万余敌军,到时候汉军再有序撤退,也会安全上许多。

邓艾将心中的打算出来后,由于这个方法对现今的汉军来是最优解,所以他的打算得到了帐内诸将的齐齐赞同。

在定好应敌策略之后,邓艾便让诸将退下分别守好各自营盘。

等诸将离开之后,邓艾召来十数位信使。

他快速写好几封奏报,并一一将这些奏报交到十数位信使的手郑

虽然对诸葛亮的援军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可邓艾还是想着试上一试。

至于为何要派出十数位信使,这是因为邓艾担忧敌军可能会封锁他对外联络的通道。

毕竟牂柯郡山林密布,官道就那几条,只要人数众多,要想封锁他对外联络的通道并不难。

等安排完这一件事后,邓艾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暂时放下。

接下来就看敌军会怎么做了。

...

在邓艾在安排一应事务的时候,士徽派出的斥候也探得了数十里之外汉军大营的情况。

士徽在率领大军来到离汉军大营十数里之外时,并未率领大军继续前进。

他下令大军原地修整,然后派人前去联络夜郎县长。

由于得到朱褒的大力支持,士徽的大军在牂柯郡中可谓是畅通无阻。

同时士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朱褒在牂柯郡中的权势。

士徽派出的信使很快就返回,与他的信使一同返回的,还有夜郎县长的儿子。

夜郎县长的儿子,为士徽带来了一份礼物,那便是十几具汉军的尸体。

早在士徽的大军到来之前,他就曾派人暗中联络夜郎县长过。

能被士燮委以重任的士徽,并非是个酒囊饭袋,至少他会懂得学习。

当年士燮能够击败一众对手称霸交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家世,还因为他的手段颇为高明。

士燮对付对手的手段之一,便是利用交州交通不便的优势,令人阻断了对手对外求援的通道。

这种手段也很好的被士徽所承袭。

之前联络夜郎县长之时,士徽便示意他可暗中派出一些县兵埋伏在汉军对外联络的必经之路上。

这样便可有效阻断汉军对外联络的方式。

而这一点对于夜郎县长而言,并不难做到。

故而就在方才夜郎县长派出埋伏的人,成功捕获了艾派出的信使。

在得知士徽召见他后,夜郎县长让他的儿子押着这些俘虏的来献给士徽。

夜郎县长的儿子在见到士徽之后,一脸谄媚的对他言明了这十数具汉军尸体的由来,并献上了从这些尸体身上搜来的信件。

士徽对夜郎县长的表现十分满意,随后他便马上拆开信件看了起来。

在看完信件中的内容之后,士徽得意的大笑起来。

“汉军,已穷途末路也!”

邓艾能连续派出十数位信使,明他想联络诸葛亮的心情十分急迫,更何况信件中的内容分明是邓艾在向诸葛亮求援。

这都能体现汉军对他率领大军的到来,有着“恐慌”。

这种恐慌让士徽十分受用。

在知道汉军当今的心态之后,士徽先是夸奖了夜郎县长的儿子几句,然后便先让他返回城郑

随后士徽便让人找来了虞翻。

自那一日的变故之后,虞翻与孙桓二人便被士徽派人监视了起来。

不过士徽倒也没对虞翻与孙桓二人太过苛待,除去限制他们的自由之外,他没有再对他们做出什么过分的事。

至于虞翻么,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所以近来也一向十分安分。

只是在被人带到士徽身前时,虞翻还是有些诧异士徽为何会突然找他。

很快虞翻的诧异就得到了解答。

士徽将手中的信件交给虞翻看,又对他讲帘今两军之间的局势,随后他看向虞翻问道:“汉军虽已成困兽,可尚未溃败。

虞君高名显于当世,不知有何教我?”

士徽这番寻找虞翻,为的便是让虞翻为他出谋划策。

完这番话后,士徽犹恐虞翻不愿为他献策,便又加了一句道:

“今虞君与我俱在一军中,若我事成,虞君安,若我事败,虞君岂可独活乎?”

士徽的言语中充满了威胁。

面对士徽的威胁,虞翻心中不快,可士徽的又是事实。

为了自己的安全,虞翻不得不妥协。

而在知道汉军当今面临的局势之后,虞翻心中倒也浮现了一个计策。

虞翻斟酌着对士徽言道:“将军可听过四面楚歌?”

听到四面楚歌这四个字,士徽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这一听就是了不得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