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北随着各方大军汇聚,局势越发变得诡谲莫测起来。
而荆南却因为有着糜旸率军阻挡着江东的大军,因此显得稍显安定。
但这只是相对于武陵、零陵二郡来。
他们有着糜旸的守护,虽然知道千里之外就有着十万敌军对他们虎视眈眈,但总体来,这两郡中的百姓,还是处于安居乐业的一副状态。
不过在那公安之外,虽然糜旸取得了一场大胜,重创了吴军的士气,但到达公安的孙权却因为内部的原因,而暂时没有选择退兵。
城外的十万吴军,依旧如一把利刃悬在糜旸的头顶,令其不得安心。
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安城中的粮草已经渐渐有不支之感,这让糜旸的心中越来越担忧。
吴军并没有如他所预料的那般退却,面对着这种变数,糜旸也只能随机应变,做出新的谋划。
在这段时间里,他曾命关平数次出兵袭击城外的吴军军屯。
在悍勇的关平带领下,士气高昂的汉军陆续击破了吴军几处军屯。
虽然在朱然领兵阻挡之下,汉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但无疑,此举又让吴军的士气进一步跌落着。
而公安城中的汉军,他们的军心进一步提升着。
在公安城外的吴军大营中,孙权在帅帐中听着韩当的汇报,他的脸上阴沉如水。
十万大军围城,不能克城也便罢了。
竟然还被公安城中人数不多的汉军,数次击破军屯,这将来传出去了,简直是奇耻大辱。
孙权将手中张昭从建业送来的奏疏,放在书桉之上,他来到韩当身前,问他道:“这几日,韩公在军中详查奸细,可有收获?”
孙权就算再不知兵,也知道军中有内奸,若不及早查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自从在那日收到糜旸劝退信之后,孙权的疑心就已经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他不知道全琮是不是真的奸细,他甚至不知道真正的奸细是谁。
但越是这样,越让孙权的心中有一种如芒在背之福
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就像建业城中的那些。
因为心中的浓厚疑心,因为不确定谁才是真正的吴奸,孙权采取了最稳妥的办法。
对于那些无法信任怀抱疑心之人,孙权全都警戒了起来。
所以哪怕孙权知道陆逊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但为了稳妥考虑,他还是拒绝了陆逊奇袭宜都的建议。
毕竟司马懿之前也向他献策过,公安城中极有可能已经缺粮。
在明明固守就有可能建功的情况下,孙权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而随着内心中的如芒在背之感在增强,终于忍不住的孙权,令他最信任的韩当,率领着他的亲卫,在军中开始审查起他所怀疑的那些江东将领起来。
也许孙权还有着一丝理智,他并没有将审查扩展到全军。
只是随着那些江东将校被接连叫去问话,孙权之前稳定下的军心,又开始动荡了起来。
诸人都不是傻子。
他们也许不知道之前糜旸给孙权的信中写了什么,但看如今孙权的这番举动,他们都猜出了孙权是在疑心大军中有着内奸。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江东将领被暗中审查,一股强烈的不安的情绪开始弥漫在吴军当郑
吴军诸将担心下一刻,自己就会被孙权怀疑是那个内奸,最后身首异处。
甚至有的吴军将领开始怀疑他身旁营地中的友军,便是汉军的奸细。
而这一点,在淮泗将领中最为严重。
现存的淮泗将领,都是当初跟着孙策渡江南下的。
在江东无乡里故旧可依的他们,一直对能带给他们荣华富贵的孙氏忠心耿耿。
【话,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而哪怕是孙权,也不会对这些依靠他生存的淮泗将领们轻易起疑心。
孙权真正的怀疑是那些出身江东世家豪族,无所谓谁当江东之主的江东籍将领们。
因此在如今的吴军大军中,一种君臣相疑,同袍相疑的恐怖气愤就在快速蔓延着。
若无这种气氛影响,之前关平领军攻打江东大军的军屯,也不会那么容易建功。
类似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发生过。
那场“二宫之争”由孙权的疑心而起,从吴国的宫廷开始蔓延而出。
而后逐渐牵扯到当时吴国几乎所有的重臣身上。
最后因为孙权的疑心,爆发了一场吴国历史上牵涉范围最广,后果最严重的内部大清洗。
自那之后,诸多吴国精英在那场清洗中死去,吴国元气大伤,彻底丧失了北进的可能。
如今在糜旸的离间计之下,那种数十年后才会出现在江东当中的恐怖气氛,已经提前来到了江东的大军郑
面对着孙权饱含期待的询问,韩当对着孙权摇头。
而孙权在看到韩当在经过数次的审查之下,竟还没有任何结果后,他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了失望的神色。
怎么会查不到呢?
若是有人暗通糜旸,一定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的,怎么可能会一点踪迹都查不到。
若是往常,在面对着韩当多次审查无果的情况下,也许孙权会认为那仅仅是糜旸的离间计。
但面对着铁一般的事实,孙权怎么可能会相信江东军中没有内奸?
吕蒙病重,全琮上书这两件事,若没有内奸告知糜旸,除非糜旸是神,否则他是断然不可能知道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张昭在刚刚的奏疏中言明,他在建业中的调查已经有了成果。
那些成果每一件都在表明,此次建业城中的流言,乃是城中的一些江东世家豪族特地放出扰乱军心的。
虽然张昭暂时还未查出到底是哪些世家在搅弄风云,但至少证明了,现今江东中的确是有着大臣在内外勾结。
所以这时的孙权只会以为,韩当之所以查不出来,是因为那些内奸隐藏太过隐秘的缘故。
那些内奸隐藏的越隐秘,越证明那些内奸的身份不低。
想到此,越来越不安的孙权,当即给韩当下令道:“传令三军,撤围西门,命淮泗背景的所有将校,齐齐领兵来到东营中,内外守护孤。”
当初吕蒙领兵来到公安城下时,抱着是攻破公安城的打算的。
所以他命令十万大军分散四门,将公安城给彻底围死,以此来断绝公安内外。
其实按《孙子兵法》中所言,围师必阙才是正确的做法。
围师必阙代表着放一条生路给敌军,令他们的战斗意志不会那么强烈。
而且此举有可能可以诱引敌军放松戒心突围而出,从而伏击他们。
但当时吕蒙考虑到糜旸刚取得一场大胜,军心已固,所以围三缺一的做法用处已经不大。
他采取了四面围城的办法,因时制宜,吕蒙当时的做法算不上错。
如今孙权重新采取了这种做法,一个是目前四面围城的用处已经不大,反而会分散他的兵力,令糜旸有机可乘。
之前汉军出城连续攻破江东大军数屯便是证明。
第二个是当时同为淮泗将领的吕蒙,其实对部分江东将领也并不放心。
所以为了江东大军的四处大营能够守得稳固,他当时采取的是,淮泗与江东籍将领交错相镇的立营格局。
因为这种布局,代表着如今孙权的帅帐之旁,有着许多江东籍将领的营寨。
随着孙权对江东籍将领已经愈发不信任,为了自身的安全,所以孙权打算撤掉本来就兵力最少的,西门处的江东大军。
他要将西门处的淮泗籍将领全都调集到他身边守卫他,这样他才能心安。
面对着孙权的这个帅令,韩当虽有所迟疑,但最终还是没有什么。
他知道孙权为何这么做。
二郎与大郎相比,终究还是少了那份从容不迫的胆气。
再加上目前孙权所做也符合兵法。
反正目前公安城已经拿不下了,如今还不如收拢大军,专心图内。
于是韩当在对着孙权一拜后,立马就出了帅帐命人传令三军去了。
在韩当走后,孙权回到了自己坐席之上,又开始思虑着江东大军中的内奸是谁。
当年他以精通权谋而能稳定江东,但凡事过犹不及,任何事太过醉心,总会引发一场大难的。
当韩当将孙权的帅令传至诸军中后,朱桓在得到这个军令后,心中气愤,他来到不远处的一处营帐郑
在进入营帐中后,朱桓气的在营帐中的火炉旁坐下。
而后他对着营帐中的主人全琮言道:“子璜,你可得到至尊新的帅令了?”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
建安五年时,孙权刚承基江东,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朱桓就开始在孙权手下做事,被任命为余姚长。
那时在余姚中,遇到疾病瘟疫,谷物粮食因减产而涨价。
朱桓派遣部下官吏,让他们暗中亲自处理医治病饶事情,饭食粥食相继送到,因此举余姚民众感谢和爱戴朱桓。
因此名声,朱桓被孙权任命为荡寇校尉,统领士兵二千人,统管吴、会稽两个郡的军队。
朱桓整合遗散的士卒,一年之间,部下就有了一万多人。
后来丹阳、鄱阳的山贼蜂拥而起,攻陷城池,杀害地方官员,到处安营聚集。
朱桓统领诸将,到各处征讨贼众的营寨,所到之处随即平定。
因此功劳朱桓被孙权任命为裨将军,封为新城亭侯。
朱桓不仅与全琮有着同样光辉的履历,最重要的是他与全琮同样出身吴郡世家。
若不是因为朱桓出身世家,在当时余姚因为瘟疫而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他哪有众多粮食分给余姚民众,以博取名声呢?
吴郡世家,大多同气连枝,所以朱桓与全琮的关系一向很好。
全琮在听到朱桓的问话后,他脸上平澹,答道:“你我营寨相距不远,你得到了帅令,我又怎可能没得到呢?”
全琮完后看向正在烤手的朱桓,他对朱桓言道:“如今至尊派韩公审查诸军,你堂而皇之来我帐中,就不怕至尊生疑吗?”
听到全琮如此,朱桓当即怒道:“怕个甚。”
“论战功,吾一点也不比那韩义公少,若不是他乃至尊旧人,今日又岂能轮到他来审查吾。”
与性格沉稳的全琮不同,朱桓性格高傲,耻于为人所驱使,所以他才敢在全琮面前口出狂言。
但全琮在听到朱桓的怨言后,他担心隔墙有耳,便及时止住了朱桓的继续发言:
“是至尊命韩公如此做得,难道至尊的命令你也敢违抗吗?”
见全琮搬出了孙权,不满的朱桓也只能打住了话语。
对于孙权的威严,哪怕是他,也是怕的。
不再提韩当审查诸将一事之后,朱桓见四下无人,他凑近一步靠近全琮道:
“近日家中又来信了。
是张子布已经在建业中查出了许多线索,家中担忧长久以往,至尊定会知道一切的。”
“到那时,以至尊之手段,吾等未来堪忧。”
听到朱桓提起此事,全琮的脸上也露出了沉重之色。
在吴郡世家中,朱氏与全氏皆与糜芳有着生意往来。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世家子弟参与了此事,他们大多是手中有着部曲的将领。
而在建业城中散布流言一事,朱氏与全氏因为糜芳手中有着他们的把柄,这两家全部都参与了,而且还是其中的主要谋划者。
这万一要是此事被张昭查明了真相,以孙权那刻薄寡恩的性子,哪怕他再宠爱朱桓与全琮两人,对于背叛自己的人,他也不会留情的。
但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
做都已经做了。
全琮只能叹息道:“一切听由命吧。”
“可惜伯言不为吾等画计。”
陆逊深谋多虑,是深得全琮认可的。
陆逊与朱桓、全琮同为江东世家,本来应该同气连枝。
但陆逊执掌吴郡陆氏以来,一向洁身自好,严谨门风。
因此哪怕陆逊在一众同辈江东将领中最为聪慧,但他的部众因为没有私通外敌做买卖,却一直是扩充最慢,人数最少的。
不过如今也因此,吴郡陆氏却是成为了江东世家中,最安全的那一家。
相比于全琮的悲观,一向胆大的朱桓这时候却道:“大丈夫在世,应当事在人为,岂可一切依仗命与旁人。”
“先前一战,淮泗诸将已经损失惨重。”
“若是再来一场大败,在淮泗诸将越发凋零的情况下,至尊以后要稳定江东,除了靠吾等,还能靠谁呢?”
“到那时为了江东,至尊又岂会惩罚吾等!”
朱桓似是试探似是蛊惑的话语在全琮耳边想起,全琮脸上浮现了震惊的神色。
朱桓所的话,太过大逆不道!
但面对着建业城中暗藏的杀机,想到他的家族来日要面对的惨境,全琮却没有出言驳斥朱桓。
他的脸上隐约流露出意动之色。
非他不忠,只是家国下,家在国前。
这时公安城中的糜旸收到了一个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