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七月言情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七月言情小说网 > 历史 > 大玄六皇子:开局执掌暗影阁! > 第568章 万国请柬发,四海风雷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8章 万国请柬发,四海风雷动

玄京入冬的第三场雪,悄然落在琉璃殿檐。夜色如墨,宫阙深沉,灯火在风中摇曳着,映出金瓦如潮。宁凡站在御书房窗前,目光穿过重重宫墙,落向远处的街与礼部衙门。那一方灯火未灭,正有人彻夜赶制国书。

雪光映进窗内,照亮案上那封未盖印的圣旨。锦面卷轴上,以金砂描边,玄鸟纹浮动,龙章凤篆间有火影闪烁。那是属于帝王的命笔。

“子欲令四海宾服,非刀兵之威,而以文明之光。”宁凡低声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可违逆的笃定。

苏若雪执笔立于案旁,素衣掩香,笔锋如水。她抬眸问道:“陛下意在‘万国博览’,此举一出,四方必震,尤以鹰翔与大月为甚。可否担心其反感?”

宁凡淡笑,指尖轻触卷首:“反感,正合朕意。”

笔声沙沙,苏若雪继续书写,字里行间满是帝国的自信与包容。她的手微颤了一下,却又稳了下来。她知道,这不仅是一纸国书,更是一场棋局的开端。

窗外风雪愈急。秦如月披着玄绫斗篷步入殿中,手持礼部奏章,俯身一拜:“陛下,礼部与鸿胪寺已草拟邀请册。臣妾亲审译本,鹰翔文、大月文、蛮文皆已齐备。惟请陛下御批定稿。”

宁凡接过册页,翻开第一页。那一行行字,以玄朝官方正楷书就,端正如碑。文中开篇即道:

“玄历五百二十七年,承和平之泽,睦邻之道,朕命开万国博览,以广文明,以显和。凡下之邦,若尊仁政,共利生民,则可同登盛世之台。”

字句雍容,仪态庄严。苏若雪以心血琢磨出的章法,既显朝气度,又暗藏“顺我者昌”的锋芒。

宁凡的指尖在“共荣”二字上微顿。那金砂反光如火,映出他眸中的冷意。

“秦卿,”宁凡语声淡淡,却透着某种决断的力度,“鹰翔国、大月、乌斯藏三国的国书,由你亲笔润色。”

秦如月抬首,微怔。她明白那是信号——一场心理战的开局。

“臣妾明白。”她轻应,眉眼间浮出一抹淡光。

苏若雪则沉吟:“陛下欲分层用辞,国以怀柔,大国以威仪……此法极妙,只是若言过分厚重,恐被察觉意图。”

宁凡收笔,将朱印轻按在卷上,印章“玄之玺”沉入金文:“他们若不察,愚;若察,又奈我何?”

一印落,千国惊。

夜色渐深,殿中烛火摇曳,映出几人影子交叠。那是文明与权力在火光中的形状。

——

翌日清晨,礼部大门外雪已停。街铺上青石板,晨曦映照下泛出微光。文吏成列,衣襟整齐,抱卷待命。

礼部尚书杨敬跪呈金匣:“陛下,国书三十六份,皆经文渊阁、鸿胪寺三署合审。请陛下御封。”

宁凡步出金辇,御袍曳地,玄金冠下的目光冷静如镜。他未言,只抬手示意。内侍捧上“火印”之章,印面玄鸟衔焰,一印落下,封蜡如血。

朱印封合的刹那,群臣齐拜,呼声震街。

“谨奉玄旨意——”

国书启发,四海风动。

——

三日之后,鸿胪寺西门外,三十六名驿骑列阵,披铁甲、执旌节。每人肩负国书一匣,封有朝印。

号角声起,街百姓纷纷聚观。孩童伸头,商贩低语,人人皆知,这一刻意味着玄朝以子之姿,正式向四海宣言。

“朝发国书矣!”

鼓声滚滚,旌旗猎猎。驿骑分道出京,南向琅岐,北奔苍原,西去雪岭,东赴海疆。

雪未尽化,蹄声如雷。马背上的金匣在阳光下闪耀,似火似星。

宁凡立于承门高处,俯瞰人流奔涌。风起,衣袍猎响。苏若雪立于阶下,低声言:“陛下,此举一出,下当惊。”

宁凡道:“惊,不足惧。惟若下不惊,朕方忧之。”

——

而在千里之外,鹰翔国宫殿深处,金鹰旗猎猎作响。

国主哈洛坐于议政厅中,接过那封以玄朝文字书就的国书,指尖微颤。

“玄皇帝宁凡——”他低声念出那个名字,语调中带着复杂的压抑与警惕。

他身旁的鹰翔学士翻阅译本,神色渐凝:“陛下,此书文辞之盛,乃我所未见。其言外之意,似邀非邀,实逼非逼。”

哈洛冷笑:“他要我们赴京,观其盛世。若不去,显怯;若去,受其制。玄人……善谋也。”

窗外海风呼啸,殿顶铜鹰俯瞰群山,眼中似有怒焰燃烧。

——

大月国宫廷。战火未息的余痕尚在,王城一角,白幔犹掩伤兵。新君扎尔汗接到玄朝国书时,手几乎握不稳。

“玄皇帝请我赴京……庆其万寿?”他喃喃重复,声音沙哑。

年迈的太傅叹息:“此非请,而是命。陛下若拒,下将笑我大月孤傲不识时务;若应,则等于臣服于其威。”

扎尔汗苦笑,抬头望。远处雪山白得刺眼。

“那便去吧。”他低声道,“去看看……何为朝。”

——

乌斯藏王廷,香烟袅袅,赞普正焚香祷告。侍从奉上传来的国书,红印耀眼。

赞普展开信函,读毕良久,目中露出喜意:“玄皇诚心相邀,此乃盛举。备贡礼,选贤臣,即刻启程。”

他转身对国师笑道:“玄朝仁政,非空言也。此番,我等当以诚示诚。”

——

大漠之南,国诸侯听闻玄朝之命,如得恩。国主忙遣使者叩首,叩于泥地,呼声不止:“得朝之召,实我邦千载之幸!”

——

同一时间,玄京宫中,苏若雪与秦如月并立在御前。雪光照在她们衣袖上,柔白如梦。

“陛下,”秦如月轻声道,“三十六封国书已尽行于途。臣妾料七日后,西陆当有回音。”

宁凡颔首,眸光如深渊:“风起了。各国反应如何,皆在朕算郑接下来——便看他们,如何应这场朝之礼。”

他走至御阶前,俯瞰万顷雪色。那雪中,宫阙巍峨,烟云环绕,仿佛下气运皆汇于此。

——

夜。文渊阁灯火如昼。苏若雪与鸿胪寺女官校对译本,纸上皆是各国语文。

“这句‘同登盛世之台’,以蛮文翻作何意?”苏若雪低声问。

女官答:“意为‘与共宴’。”

苏若雪微笑:“好。”

她放下笔,看向窗外月色,低语:“盛世既启,盛世亦危。愿此文之光,长照玄朝,不化为火。”

——

与此同时,远在海疆的津海港,一艘商船驶入港湾。甲板上挂着鹰翔国旗,一名水手远望东方际,喃喃自语:

“听,那边有一座城,灯不灭,夜如昼。”

——

而玄京的灯,确实未灭。

宫城、街、礼部、鸿胪寺、文渊阁……灯火连成一片,犹如上星河倒映人间。

这座城正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宁凡独立御书房前廊,风雪止,月光清冷。他缓缓抬头,看向那轮明月。

“万国既请,下将动。”他喃喃。

那声音,轻得仿佛落雪,却震彻了玄京的夜。

远处钟声响起,浑厚而悠长。

那是盛世的前奏。

——